产品中心
从微利到增效!加工设施升级如何撬动百万元成本?
消费通缩,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结构转型。全行业都在寻求破局,生产加工成为破局关键。原料特性、精准加工、节能降耗、设备升级……低毛利下,企业更需要精准、精细、精加工!
2025年3月16日,第六届中国水产前沿展暨第三届中国水产养殖设备博览会同期,“2025第二届未来饲料企业大会”在江苏南京成功开幕。本次大会以“智驭未来,绿色引领”为主题,探讨通过饲料加工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寻找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绿色转型路径与策略,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相关成本并优化产品质量,力图用科技的力量重塑饲料产业格局,开启饲料行业新纪元。
大会由水产前沿、农牧前沿主办,中国水产前沿展联合主办,扬州科润德机械有限公司金牌赞助,常州易得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匠之心装备有限公司、茂名市新科力农牧机械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江苏省饲料工业协会会长、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毛胜勇教授,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波研究员,“饲料智造工场”创始人、饲料生产技术专家沈长山,广东海洋大学迟淑艳教授,通威农发华东片区生产总监李勇,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饲料产业BU华东大区精益制造部负责人黄卫,澳华集团工厂中心负责人吴建,安徽粤海内务总监李彬,铭治集团生产运行总监白彦军,淮安天参生产总监穆兰杰,扬州科润德机械有限公司应用总工程师李德,常州易得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强科俊、江苏匠之心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千茂、茂名市新科力农牧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万渊,福美康集团总裁曾旭东,布勒(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培兴,大北农华有水产生产总监蒋勇,水产前沿总编罗丹等嘉宾和来自海博、淮安天参、天成、金甲-益祥、四川禾晨、宏大、力源、大乐、中大、金硕康、中粮、大北农、宏利、兴普等饲料企业的企业高管出席会议。
报告题目:《水产饲料生产4.0:节能降耗下的成本重构新范式——智能化、绿色化与高效化的未来之路》
水产养殖业能耗高,污染排放占比大;鱼粉需求增加,饲料成本压力上升的行业现状下,结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AI、IoT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的4.0生产体系成为趋势。沈长山表示,饲料企业应当掌握智能装备与自动化、余热回收、数字化生产管理、数字孪生、绿色能源与循环利用等节能降耗的核心与应用技术。
此外,沈长山针对饲料成本做全面重构,为饲料企业构建新范式提供思路,如原料成本优化、生产流程的优化、隐性成本管理等。同时,沈长山以水产养殖与光电一体化为例,通过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结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最大化。
新时代下,水产养殖迎来新的变革和机遇,因此对水产饲料也提出新的要求,如诱食性高、含粉率少、耐水性好、功能全等。以诱食性为例,强科俊提出批次式流体粉碎应用工艺的工艺创新以及连续性流体粉碎系统的设备创新。
软颗粒料具有适口性强、饵料系数低、更方便等优势,强科俊表示,石斑鱼、鳜鱼、鲈鱼、虾料等更适合推广软颗粒料。以养殖工场自备软颗粒饲料为例,可在预混合粉料中加入30-40%鱼浆或水、或发酵基液、多肽、酶、动保、有益菌、虾青素等。同时,强科俊也介绍了系列软颗粒挤压造粒系统、软颗粒膨胀造粒系统、软颗粒膨化小机组创新设备。
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饲料工业公司已确定进入了内卷和微利时代;快速扩张的15年,造就了饲料生产设备产能过剩;老龄化、原料多变也同样威胁着行业发展。吴千茂表示,智能化的普及和深化还有很大空间!因此,吴千茂为“耗能大户”——烘干设备的节能降耗改造提供思路,通过风路优化与升级,可节省本金近百万元/年。
此外,吴千茂针对饲料产品差异化的挖掘也提出独特的创新视角,如产品形状的不拘一格、新型设备工艺的研究等。最后,吴千茂表示,匠之心将以膨化、制粒、烘干、喷涂等主机核心设备的升级与改造;智能设备的研发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持续解决行业痛点。
烘干系统通过抽湿风路、循环风路以及翻板/网带等三种方式实现降低水分的功能,因此,刘万渊针对这三方面给出节能思路,如风机必须要提供稳定充足的分区风量,循环风路须合理循环运行,无短路、无锅流、无死区,采用翻板(网板+焊网)等。刘万渊表示,在相同物料厚度下,停滞时间翻1倍,对烘干沉性膨化料烘干能力约提升1.0-1.5吨/时。
刘万渊以浙江湖州某饲料厂为例,通过增加两节烘干机,其鲈鱼膨化料从时产4.5t/时增至8t/时。此外,新科力针对烘干系统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试错,如烘干设备+0排系统,大多数都用在去除臭味,节约能耗,创新工艺有望持续推进。
- 上一篇:网带烘干机的介绍